1.劉智濬(2015)。當小說成為電影:再讀/看《沙河悲歌》。七等生文學學術研討會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。
|
2.劉智濬(2015)。原住民當代歌謠創作的世代及場域:以Sangpuy、Matzka、Suming為例。2015海峽兩岸醫護、科技與人文學術研討會。中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
中心。 |
4.劉智濬(2014)。主體性的再現與生產:以1990年代以來原住民創作歌謠為例。第六屆經典人物「巴代」暨原住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。國立中正大學。 |
5.劉智濬(2012)。權力觀點看台灣語文學科的體制化。2012年第七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「台灣語文學科體制化的省思與展望」。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
系。
6.劉智濬(2011)。真正的人,真實的歷史?──魏德聖《賽德克.巴萊》試探。中山醫學大學第六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「中台灣文學與文化」。中山醫學
大學台灣語文學系。 |
7.劉智濬(2008)。我不了解你的明白:從認同觀點看布農族歌手Biung王宏恩的語言策略。2008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灣
綜合研究院。 |
8.劉智濬(2008)。〈臨床講義〉的現代性渴望。第一屆蔣渭水研究學術會議。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。 |
9.劉智濬(2004)。90年代原住民創作歌謠的認同追尋。2004年戰後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。修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。 |
10.劉智濬(2003)。通識教育課程設計、教學與評量---以中台醫護技術學院「人文藝術統整課程」為例。修平技術學院通識教育課程設計暨評量研討會。 |
11.劉智濬(2001)。醫學生涯臨界點上的啟示錄---《實習醫師手記》與《大醫院小醫師》讀後。醫護文學學術研討會。輔英技術學院。 |
(C) 專書 |
1.劉智濬(2011)。認同.書寫.他者:1980年代以來漢人原住民書寫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。 |
2.劉智濬(2010)。2010台灣原住民文學創作概述。2010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3.劉智濬(2010)。2010台灣原住民文學研究概述。2010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4.劉智濬(2009)。2009台灣原住民文學創作概述。2009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5.劉智濬(2008)。2008台灣原住民文學創作概述。2008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6.劉智濬(2008)。2008台灣原住民文學研究概述。2008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7.劉智濬(2007)。2007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。2007台灣文學年鑑。國立台灣文學館。 |
(D)評論 |
1.劉智濬(2015)。 在馬森的華文世界裡尋找台灣原住民作家的身影。秘密讀者。2015-4月號:59-62 |
2.劉智濬(2015)。 穿越殘缺與傷痕、瘋癲與死亡─初讀《邦查女孩》。聯合文學。2015-6月號:62-63。 |
(E)研究計畫 |
1.劉智濬(2017-2018)。知識體系的斷裂、重構與部落發展-部落漂移與根著-都會原住民族的聚落、信仰與藝術(:MOST
106-2420-H-166 -001 -MY2)。主持人。科技部。
|
2.劉智濬(2014-2015)。主體性,知識典範與部落發展---當代原住民歌謠的產涯與消費(Ⅱ)(NSC103-2420-H-166-001-MY2)。主持人。國科會。 |
3.劉智濬(2013)。主體性,知識典範與部落發展---當代原住民歌謠的生產與消費(NSC102-2420-H-166-001)。主持人。國科會。劉智濬 |
4.劉智濬(2012)「藝文空間」與「生活美學」結合的一次嘗試性規劃---從「彰化生活美學館」到「中臺科大通識教育中心」。主持人。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、中臺科
技大學。 |
|